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9154.“那家主就要被带到神那里”表良善的调查。这从“被带到神那里”和“家主”的含义清楚可知:“被带到神那里”是指提出要做出调查(参看9160节);“家主”是指良善,调查通过良善进行。“家主”表示良善的原因是,所论述的主题是从记忆中被夺走的真理和记忆知识,它们由“被交与某人保管,却被偷去的银钱和器皿”来表示(9149, 9150节)。由于这些真理和记忆知识属于良善并存在于良善中,故“家主”是指它们所属并与之同在的良善。良善被称为“主人”,是因为真理和记忆知识属于良善,如同属于自己的主人;良善还被称为“家”,是因为真理和记忆知识在良善中,如同在自己的家里,可参看3652节,那里解释了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话:
在房顶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马太福音24:17)
至于对从记忆中被夺走的真理与记忆知识的调查要通过良善来进行,情况是这样:那在自己里面接受一切真理的,是与一个人同在的良善,因为良善从真理获得自己的具体品质;真理在何等程度上拥有良善在它们里面,以及周围,就在何等程度上拥有生命。这就像一个活物里面的一根纤维或血管。一根纤维在何等程度上拥有灵在自己里面,一根血管在何等程度上拥有血液在自己里面,它们就在何等程度上拥有生命;一根血管同样照着它拥有含有灵的纤维在自己周围的程度而拥有生命。真理和良善的情况也是这样。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没有灵的一根纤维,没有血液的一根静脉或动脉;谁都能看出它们的性质,即:它们在一个活物里面必缺乏生命,因而没有任何用处。无仁之信同样是这样。良善因从真理那里获得自己的具体品质,如前所述,故也从它们那里获得自己的形式;哪里有形式,哪里就有具体的品质;哪里没有形式,哪里就没有具体的品质。这种情况又像活物里面的灵和血液。灵被其纤维限定,从而通过它们获得自己的形式;而血液则通过血管获得自己的形式。由此明显可知,没有良善的真理没有生命,没有真理的良善则没有具体的品质;因此,无仁之信不是活的信。此处的信是指由真理构成的信仰,仁则是由良善构成的生活。
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这个解释:如果真理和记忆知识被夺走,要通过良善来进行调查。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处于良善,也就是处于对真理的一种情感时,他就会回想起进入良善的一切真理;但当他背离良善时,真理就会消失,因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像偷窃一样夺走它们。不过,当一个人通过生活回到对良善或真理的情感时,已经消失的真理会再度被回想起来。凡进行反思的人都能通过自己和其他人的经历认识到这个真理。由此明显可知,通过良善对从记忆或人的心智中被夺走的真理和记忆知识进行调查是什么意思。
10286.“人若作与此相似的膏油”表由人的狡猾所制造的神性事物的仿品。这从“作与此相似的”和“膏油”的含义清楚可知:“作与此相似的”是指模仿它;“膏油”是指唯独属于主、唯独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参看10264节)。之所以表示由人的狡猾所制造的仿品,是因为人对神性事物的一切模仿都是狡猾的产物。此处的情形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10284节)。不过,这一切可通过存在于灵人当中的一些事物来进一步说明。他们当中那些将一切都归于运气和他们自己的精明,丝毫不归于神性,和在世时一样的人都知道如何利用各种方法去模仿神性事物。因为他们能制造宫殿,几乎和天堂里的宫殿一模一样;还能制造林木种植园和田野乡村,几乎与主为善灵所提供观看的一模一样;他们能用华丽、闪亮的衣裳来装饰自己;事实上,塞壬能使自己看上去几乎像天使一样美丽。但这一切都一种涉及使用错觉或幻想的狡猾的产物。然而,他们所作能制造的这一切事物无论外表看上去多么相似,内在仍是肮脏、可憎的。主也立刻将这一切显明给善灵,因为若不显明,他们就会被引入歧途。外表会被除去,当外表被除去时,魔鬼般的内层就暴露出来。它被天堂所发出的光除走,这光驱散了伴随错觉或幻想的弱光,这些灵人倚靠这弱光来制造这类仿品或效果。由此可见人的狡猾所制造的神性事物的仿品是何性质。但倚靠主所行的事内在是天堂的;并且它们越内在,就越是天堂的;因为神性事物在完美性上朝内层增长,直到最终它们具有无法形容的完美和美丽。
在那些生活邪恶的人当中,良善和真理的仿品也是这种情况。他们当中那些知道如何伪装良善情感,以及某种对邻之仁和对神之爱的形式,同时出于这些情感谈论并似乎发自内心宣讲信之真理的人住在同样微弱而虚幻的光中。因此,当伪装内在事物的外表被除去时,隐藏在里面的地狱性质(这地狱性质无非是邪恶和邪恶的虚假)就会显露出来。同时,这种邪恶构成他们的爱,这邪恶的虚假构成他们的信这一事实以同样的方式呈现于视野。由此再次明显可知何为通过人的努力模仿神性事物,如前所述(10284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